午餐我做主—初探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如何优化自主午餐
发布时间:2020/2/26 10:12:08 作者:学校管理员 浏览量:3675次
午餐我做主—初探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如何优化自主午餐
常州市金坛尧塘实验幼儿园 李文龙 杨李玲
内容摘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午餐又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六个支架中也指出:“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因此笔者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六个支架”的指导下,对班级幼儿的自主进餐进行优化,现谈谈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 自主午餐 策略
一、幼儿自主午餐的意义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中明确提出“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及幼儿的生活活动的游戏化”中要求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通过幼儿自主用餐活动的实施作为幼儿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真正做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观。幼儿形成自主进餐习惯不仅对幼儿进餐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作用,而且还影响着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时刻谨记:幼儿是活动的主题,教师的角色定位是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幼儿能够自己盛饭、进餐、餐后收拾整理......就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幼儿需要他们自己的一片天空,给与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远离包办,让幼儿成为午餐的主人。
二、当前幼儿自主午餐的现状
前期,在班级实施自主午餐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部分教师未从根本上认识自主午餐的重要性,仍然为孩子“包办”;空间规划不合理;消极等待时间过长;规则未制定午餐过程秩序较差;幼儿无较好的用餐习惯;部分幼儿小肌肉发育尚未完全,自我服务能力较弱;幼儿对自己饭量把控不到位,饭菜浪费现象严重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三、实施自主午餐的实践策略
(一)了解自主午餐存在的价值
进餐环节中传统的“安静进餐,强制多吃”的指导要求,使得幼儿在用餐环节无自主可言。自主午餐一方面使幼儿的饮食需要得到了尊重,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和文明的进餐礼仪。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也得到了发展,幼儿真正的成为了午餐的主人
(二)细化自主午餐的内容
1.自主规划空间布局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避免幼儿打饭过程中出现拥挤推搡的情况出现,大大减少消极等待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幼儿打饭、取餐过程的安全性。在刚开始进行自助午餐时,打饭环节孩子们一哄而上。既浪费时间又存在着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可以设置专门取饭菜的区域。同时可以与幼儿共同协商打餐取餐路线。经过与幼儿的多次讨论与实践尝试得出:桌子宽边两侧各摆两张椅子,一侧放餐盘另一侧放汤桶。菜盆放置在桌上,孩子从桌子两边打饭,按照取餐盘—打饭—打菜—打汤的流程进行。拥有两路径这样避免了拥挤方便了幼儿的操作。
2.自主制定午餐规则
良好的规则秩序是自主午餐能够顺利开展下去的必要条件之一。利用谈话活动的机会,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在进行自主午餐时遇到的困难,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和规则以及注意事项。如:按照顺序排队、不奔跑不争抢、当心不要撞到别人等等。在午餐过程中常有幼儿因对自己饭量掌控不到位导致浪费现象产生,孩子们共同商量约定打饭过程中“少取多次”。制定规则后请幼儿自觉遵守并互相监督。当幼儿成为午餐规则的参与者、实施者、监督者后,幼儿会更加自觉地遵守大家商讨的结果并且互相监督和提醒,极大提高幼儿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社会领域的发展,成为自主午餐实施过程中的有力保障。
3.自主决定餐前活动
进餐是一件十分愉悦的事情,合理的餐前活动可以使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专注的进餐。孩子完全有权利自己决定餐前活动的内容:可以是一些轻松的手指游戏,也可以令幼儿自主报名进行报餐介绍今日的菜单及营养,或者孩子们可以邀请老师讲讲餐前的故事。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的进餐氛围,也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今日听什么轻音乐进餐。
4.自主养成良好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开始,也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餐前洗手、掉在地上的食物不吃、餐后擦嘴漱口等这些简单的卫生习惯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十分容易做到。指南中健康领域提出“幼儿具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在用餐过程或者打饭过程中难免会有饭菜掉落在桌面或地上,以往教师的做法通常是跟在幼儿身后收拾。而实际上幼儿完全有能力擦桌子、扫地,教师可结合《我升中班啦!》这一主题,引导幼儿幼儿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后请幼儿自主商讨安排值日生,并鼓励幼儿自主打扫餐后的卫生。针对部分孩子挑食、不爱吃蔬菜的情况进行集体活动,认识膳食营养金字塔,引导幼儿简单的认识人体每天需要吃哪些食物需要哪些营养。幼儿有了这些认识以后开始渐渐的要求自己能做到不挑食并能互相鼓励:“胡萝卜有营养!对眼睛好!”、“我也爱吃青菜!”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自主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班级内挑食的情况也大大改善。
四、后续的跟进及支持
(一)为活动提供相关的书籍。绘本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可在阅读区投放:《我绝对不吃番茄》、《吃掉你的豌豆》、《不吃糖,不许吃蔬菜》等相关绘本,这些绘本故事生动形象,孩子在翻阅绘本的同时对挑食现象和后果有了新的认识,可能在以后的进餐过程中会改善自己的挑食现象。
(二)家园合作,发动家长资源。活动可通过亲子食谱、亲子种植等多种形式展开:幼儿可以和家长一起设计属于自己的一日食谱,依据膳食金字塔均衡营养;也可以和家长一起尝试种植自己不爱吃的蔬菜,在蔬菜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这样不但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也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当中来。
(三)孩子在进餐时不仅要纠正孩子的不礼貌行为还要普及其它的礼仪知识。请家长带孩子查阅资料,给孩子普及一些餐桌礼仪知识。组织孩子讨论餐桌上和使用筷子的礼仪,有了前期的经验铺垫,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小杰说:“上次小健吃饭的时候用筷子敲餐盘,这样是不礼貌的行为。”轩轩说:“我上次在家吃饭时,我找菜里的肉吃,妈妈说用筷子饭菜不好。”老师在孩子说的时候在黑白上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最后在进行补充总结,帮助幼儿梳理相关经验。
(四)关注能力较弱幼儿:针对孩子抓饭铲、菜勺手势不对的问题教师进行示范并在午餐过程中全程指导。与幼儿共同讨论:如何避免打饭过程中掉饭菜的情况发生、如何不令勺子掉落在菜盆里、如何避免端汤的过程中洒汤情况的发生等。教师适当的引导与幼儿共同讨论出解决方案,并在幼儿打饭过程中持续跟进指导。并在班级区域中跟进相关区域材料“夹豆豆”、“小勺分铃铛”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要求我们把自由、自主的权利交还给孩子。这也是课程游戏化一直所强调的。午餐作为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应该要将这种精神和课程意识渗透,给幼儿足够的自由自主,让幼儿真正成为午餐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丁凌云,《论幼儿园实施自主进餐的有效策略》.《新校园(中旬)》,2016年11期
2.张銮英,《让孩子拥有一双灵巧的小手——浅谈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第7期
3.顾燕,《日啖园里饭菜香 不辞长作园中人——浅谈中班幼儿自主午餐的管理》,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年1期
4.严凯红,《游戏童年,欢乐童心,回归童真——浅谈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 《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6年06期
CopyRight ©金坛尧塘实验幼儿园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尧塘街道南大街56号 电话:0519-82592085 苏ICP备06023074号